盛夏的垦利,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穿城而过的溢洪河和民丰湖水系,碧波荡漾,风清水秀。依河而建的风光带,花木葱茏,空气清新,令人流连忘返。在此休闲锻炼的市民,看着眼前的蓝天碧水绿树,时常有人赞叹道:“我们能有这么好的环境休闲和娱乐,人大功不可没……”
关注民生:环境保护列上位
垦利,地处胜利油田腹地,是母亲河——黄河千百万年孕育出来的最年轻的一方沃土,这里物产富饶,环境宜人。然而,伴随着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进程,县城周围陆续兴办了一大批围绕石油产业的化工厂和蒸罐企业,全县化工企业和蒸罐单位最多时达100多家,分布全县各个乡镇。垦利也因此被称为“化工之乡”。化工行业在为地方经济作出贡献的同时,也时刻影响群众的身体健康。因化工环境污染引发的信访时有发生,广大群众要求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呼声日益强烈。
垦利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加强环境整治,保护群众身体健康”的议案。会后不久,常委会组织代表进行了专题视察。看到一条条被污染的河流,闻着县城周围一阵阵呛人的气味,面对群众一道道期盼的目光,常委会领导感到肩上沉甸甸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视察结束后,常委会随即召开主任会议。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关切之情溢于言表。“经济发展了,但环境恶化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的方式是得不偿失的。人民群众既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常委会第一副主任孙海君对环境保护工作更是态度坚决:“保护环境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是人大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要早日让人民群众生活在干净卫生的环境中、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主任会议决定,将环境保护提到人大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一场保护环境的“持久战”打响了。
跟踪监督:锲而不舍抓落实
几年来,垦利县人大常委会把环境保护作为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年复一年,坚持认真抓、反复抓, 一抓到底,务求实效。
为务求工作实效,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贯彻实施情况及生态县建设情况的汇报,在分组审议时,常委会委员们纷纷发表建议和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强永丰河、溢洪河等受污染河道治理,尽快打造造福于民的环城水系;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新上企业项目搞好环评,把好立项准入关等建议转交县政府研究办理。县政府先后投入上亿资金开展环城水系治理工程,建设了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厂、固体垃圾填埋厂等一大批整治污染的民生项目。近日,由东营日报社、东营电视台、胜利日报等七家媒体组成的“油城环保世纪行记者采访团”到我县进行专题采访,采访团对我县在广利河流域治理和黄河水城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加大跟踪监督力度,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就全县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查,通过专题调查,促进了相关工作开展,并提出了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敦促污染源排放企业建设处理设施,实现污染物的就地处理等建议。县政府随即责令县环保局督促境内大型工业企业按要求按标准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备,万达污水处理厂、石大胜华化工公司污水厂等一批重点企业污染治理项目相继开工,并正常运转,县城水系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着眼长远:科学发展铸和谐
保护环境,标在治理,本在控源。垦利县人大及其常委会重视建立环保工作长效机制,督促政府坚持科学发展,努力促进全县环境根本好转。
为了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常委会高度重视从源头上预防污染的产生,在审议“十二五”规划(草案)时,有针对性提出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环境管理制度,坚决控制新污染;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技术和工艺,进一步提高水和大气污染治理水平,走环境污染“治本”之路等意见建议,对十二五期间全县环保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均被县政府采纳。经过政府几年的不懈努力,现目前,我县化工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已从原先的73℅下降为24℅,精细化工、机械制造、商贸流通、生态旅游、城市建设、海洋经济等新兴经济板块不断涌现,全县经济呈现高新、高效、生态、快速发展态势。
近日,垦利县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由国家环保总局和部分省市有关环保专家组成的“国家级生态环境监察试点”考核验收团验收,垦利经济实现了中央提出的又好又快发展。
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为了天更蓝、水更清,垦利县人大常委会又将谱写新的篇章!